來源:2019新聞傳播學考研基礎知識點解析:人類傳播演進 | 2018-09-06 14:35:09
人瀏覽
2019考研復習正在緊張的進行中,為了更好的幫助同學們學習。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19新聞傳播學考研基礎知識點解析:人類傳播演進”的相關信息,解決各位考生的疑惑,提醒大家要合理安排復習時間,做好復習規劃。希望對大家的復習有所幫助!
一.人類傳播演進的過程
1、符號和信號時代
早期人類祖先可以使用的有聲和無聲的符號和信號十分有限,因而他們能夠相互傳播的信息的復雜程度也就十分有限,傳播的速度也就十分緩慢。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在于早期人類的生理局限。這主要表現在一是早期人類的生理條件無法使他們說話,他們的唇、喉、舌等不具備發出人語的結構;二是早期人類的大腦條件無法使他們進行復雜的思維,這是最重要的制約因素。
2、說話和語言時代
這個時代大約開始于9萬年到4萬年前。這時克羅馬農人已經開始說話了。距今35000年前語言也基本形成。
3、文字時代
人類學會將聲音與其所指對象分離開,便產生了語言。之后人們又學會了將聲音同發出聲音的人也分離開,從而使它們更便于攜帶,這便產生了文字。
公元前4000年,古代兩河流域和埃及出現了象形文字。公元1700年,居住在波斯灣以北的蘇美爾人,發明了楔形文字。后來,出現了字母表音文字。公元前1200年左右,希臘發展出了人類第一套完整的字母文字系統,并且使之簡化、標準化。大約在3500年前,我國古代的殷王朝出現了甲骨文。
由此可見,文字的出現正是在人們生產活動大量增加,需要溝通,同時又要將圖畫簡化、規范化的情況下實現的。
文字的發明與使用是人類進步歷程中最具意義的成就之一。它彌補了口頭語言時空障礙的缺陷,具有規范、便攜、長期保存的優點,所承載的信息也由簡單、容易變得復雜、繁多。
4、印刷時代
印刷術產生前,人類社會的尋系是難以大規模復制的。因此,文字的使用是特定階層的事情。這個特定階層包括僧侶、權貴等,他們壟斷文化。文化的擴展與傳播、保存大大得益于造紙術和印刷術。
公元105年,我國東漢宦官蔡倫用書皮、麻、魚網等混合造紙,是當時最先進的造紙方法。中國的造紙術在八世紀傳入阿拉伯,十二世紀傳入歐洲,十四世紀歐洲各國才普遍用紙。公元450年,我國就發明了雕版印刷。公元868年,唐朝印刷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書籍。宋慶歷年間(1041--1048年)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公元1456年,德國的谷騰堡摸索出金屬活字印刷法,印刷了幾百本《圣經》,這標志著人類規模印刷時代的開始。從16世紀開始,印刷機的速度大幅度提高,可以印出成千上萬冊書籍。
在資本主義萌芽的歐洲,報紙開始出現。十六、十七世紀西歐出現了新聞小冊子和經常出版的印刷報紙。1609年德國的《報紙與新聞報》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印刷報紙,為周報,每周一張。到十九世紀30年代中期,美國紐約出現了第一種真正的大眾傳媒--便士報。這種報紙商業色彩突出,追求利潤,降低成本,因而價格便宜(一個便士),廣大普通市民可以購買。這是"快速印刷技術和報紙的基本概念相結合,形成第一種真正的大眾傳播媒介。"
5、大眾傳播時代
19世紀開始了一個新的時代的曙光,真正的大眾傳播時代是從本世紀初,電影、廣播、電視的發明和普及開始的。
資本主義借15世紀以來啟蒙運動、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于19世紀進入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大眾化報業形成、教育普及、科學進步,導致傳播史上新時代--電子時代的萌生。
1840年美國人S·摩爾斯發明了有線電報;1876年美國人A·G·貝爾發明了電話;1895年意大利人G·馬可尼完成了無線電實驗;1906年美國第一個無線電節目實驗播出;1920年世界上第一個電臺KDKA在美國的匹茲堡正式開播。1936年英國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正規的電視臺,標志著新媒介的誕生和媒介結構的重組;1962年美國發射了“電星1號”衛星;70年代后期,有線電視迅速普及。
大眾傳播時代的到來意味著人類的傳播能力與需要有了空前的提高和壯大。
6、網絡傳播時代
所謂網絡傳播時代是指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進行信息傳播的新時代。它突破了大眾傳播時代大眾化、非目標性、單向、區域傳播的障礙,使得傳播走向個人化、目標化、雙向和全球網絡傳播。這是社會走向全球化、信息化的產物,也是信息社會傳播的基本形態。網絡傳播時代的到來給人類社會帶來眾多方面的沖擊。社會形態將愈加信息化、全球化、經濟結構發生變化,信息業成為主體,勞動市場等隨之變化;由網絡而來的法律問題大量增加;對人們的生活方式、消費方式等帶來了影響。
二、人類傳播演進的規律
通過上述對傳播歷史的考察,我們可以看出,傳播在以下方面呈現出的特征及規律。
(一) 傳播手段與傳播媒介的進步貫穿整個人類存在過程,而且其發展進步呈加速度發展趨勢。
(二) 傳播與人類社會文化的積累與發展密切相關。傳播本身正是人類文化創造和積累的產物。
(三) 傳播是經濟及社會形態的直接產物。一種傳播必定是一種社會類型的反應。德國著名傳播學者K·梅爾騰指出兩者的對應關系。